嘉泰甲子歲正月,時年陸游已八十高齡,身體每況愈下。寒霜老樹,風掠紙窗。八十年了,故園依舊在,而年少的金戈鐵馬山河夢如今破碎飄零。
  人書俱老,淚濕衣襟。
  提起友人所贈的猩猩毛筆,曾經的豪情壯志仍在耳邊迴蕩。從山陰(今紹興)到臨安(今杭州),他壯志滿懷;而如今將徹底告老歸田,他恨自己不能親自南師北望。“萬物並作吾觀復,眾人皆醉我獨醒。走遍世間無著處,閉門鋤菜伴園丁”——卷軸展開,他落筆,在《自書詩卷》中再添一詩,書盡悵然。
  然而陸游不知道,當時尚且城池堅固、可以南北對峙的南宋,再過幾十年後卻風雨飄搖。有一個人無奈它的羸弱,與他的夢想幻滅。比陸游小了111歲的文天祥,同樣文人入仕,為滿腔熱血而來到臨安;同樣落筆潑墨豪邁如疾風,寫下凜然大義之篇——《木雞集序捲》;同樣報國無門終留遺恨,一捲墨跡竟成以身殉國的伏筆,為臨安留下剛硬與豪邁。
  八百餘年後的今天,這座城市的凡常百姓,會透過這兩位曾在昔日的杭州憧憬過、流連過,也愛恨過的愛國文人字畫遒勁的墨痕,感悟一個人對時代熾熱的愛與無奈。
  陸游,狂草中見赤子心
  “近詩一捲,為五七郎書。嘉泰甲子歲正月甲午,用郭端卿所贈猩猩毛筆,時年八十矣。”
  這是陸游在《自書詩卷》的捲後自跋中所寫。
  嘉泰二年,78歲的陸游因一紙聖意,重新被啟用至杭州修撰國史。直到他80歲的春天,他才再次告老還鄉,《自書詩卷》就是他在那年正月寫的,這是陸游傳世的書法作品中,唯一一件有明確紀年的墨跡。
  “原上一縷雲,水面數點雨”、“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時數點”“霜雕老樹寒無色,風掠枯荷颯有聲”…… 《自書詩卷》的八首詩乍看都是對鄉村生活的描繪,不過卻又句句透著寂寥落寞。但《雜書》里,“萬物並作吾觀復,眾人皆醉我獨醒。走遍世間無著處,閉門鋤菜伴園丁”四句,分明又有濃濃的壯志未酬之意。
  細細體味,這與陸游的“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何其相似。
  回顧陸游前半生,在其64歲之時,曾住在臨安保和坊磚街巷(今杭州市孩兒巷),任軍器少監,即掌管兵器的副職。其詩“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透露出落寞與滄桑。
  靖康之亂之時,金軍壓境,北宋將亡,陸游一家歷盡艱辛苦難,從開封到達杭州,而後折回山陰。時年陸游僅三、四歲,這便是陸游與杭州的緣起。陸游16歲曾赴杭州應試,結果不第,留下“我年十六游名場,靈芝(寺)借榻棲僧廊,鐘聲才定履聲集,弟子堂上分兩廂……”的詩句。
  “陸游的仕途頗多曲折,年輕時科舉就均遭落第。29歲時省試和第二年的禮部試,陸游都被考官選為第一,但當時的權臣秦檜一心想讓參加同科考試的孫子得第一,加上陸游試卷中有恢復中原的主張,終遭黜落。”
  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方愛龍教授對陸游的書法作品有著深入的研究。“這是陸游八十歲所作,是他最晚的一件傳世墨跡,也是傳世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件。”根據方愛龍介紹,陸游迄今傳世墨跡應有十三件,而這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件。
  陸游,書名為詩名所掩,然其行草遒健飄灑,自謂“草書學張顛(唐代張旭)、行書學楊風(五代楊凝式)”。事實上,陸游除了是南宋四大詩人以外,他還與朱熹、範成大、張即之並稱為南宋四大書法家。
  “陸游從小學書法,愛書法,對自己的書法很自信。陸游對書法的自我評價是——‘縱酒長鯨渴吞海,草書瘦蔓飽經霜。’”
  方愛龍認為,陸游的狂草應該算是南宋第一人,以他性情氣質也比較適合大字和狂草。在寫《自書詩卷》的前一年(1203年),陸游創作《自勉詩》,其中有兩句便是“學詩當學陶,學書當學顏”。“在詩歌上學習陶淵明‘採菊東籬下’的田園野居與怡然自得,實際上是晚年陸游的一種無奈;而在書法上學習顏真卿,卻是陸游青少年時代就形成的追求,除了因為顏體風格雄強,更因為顏真卿是唐朝‘安史之亂’中毅然抗賊的功臣,後來死於李希烈叛亂的忠臣,陸游以此自比。”
  《自書詩卷》非常有特色的一點,還在於其為“猩猩毛筆”所作。在普遍使用兔毫、雞毛、鼠須和輔以羊毫等作筆的時代,“猩猩毛”是非常珍稀並講究的。
  “北宋的杭州人錢勰奉命出使高麗,帶回猩猩毛筆。這種筆的筆頭材質罕奇,錢勰把從高麗帶回的猩猩毛筆贈送給了當時的大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另一位大文豪、大書法家蘇軾每次到黃庭堅家,也對猩猩毛筆愛不釋手,寫個不停。為此,黃庭堅也有《和答錢穆父詠猩猩毛筆》之作,還有《戲詠猩猩毛筆二首》分贈錢勰、蘇軾。”
  這是方愛龍教授所能找到的關於“猩猩毛筆”的一段文人軼事,“我覺得猩猩毛比較硬,寫大字、有勁道。也有記載,猩猩毛筆就是後來俗稱的狼毫筆,也就是用黃鼠狼尾巴毛製成的筆。”
  文天祥,沒落河山一腔孤膽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如同陸游一樣,文天祥書法的名氣因其豪邁的詩文與以身殉國的壯舉而被世人所忽視,《木雞集序捲》是文天祥書法的代表作品;如同陸游一樣,文天祥也與杭州有著道不盡的機緣與遺恨,一捲《木雞集序》書寫著他對於山河熾誠的愛。
  1273年的冬至,37歲的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應同鄉好友張強之邀,寫下了行草《木雞集序捲》。方愛龍在《南宋書法史》中評價:“字畫纖細,有清秀瘦勁之貌,而具俊逸豪邁之姿。” 現存的文天祥的墨跡只有三件,文天祥同年所作墨跡《謝昌元座右自警辭捲》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而另一件《宏齋帖》則藏於故宮博物院。
  這個帶兵抗擊蒙元,能賦千古絕唱,亦寫得一手俊逸之書的人,在二十歲便高中狀元。方愛龍教授說:“大多數人對文天祥有很多印象改不過來,認為他好像是比較剛猛的人,其實他是一位狀元出身的文士,文采與書法等在當時必定是特別出彩的。”40歲的文天祥,結束了15年的宦海生涯,開啟了他“起兵勤王”的戎馬征途。
  現在杭州城江乾區丁橋鎮還立著一尊文天祥的石塑像,提醒著這個城市和文天祥還有一絲的關聯。1275年,蘇州一帶被元兵攻陷,第二年正月到了皋亭山,已經逼近臨安城,即今日杭州。方愛龍說,這個時候,文天祥出任“右丞相”兼“杭州市市長”。
  1276年元朝丞相伯顏揮兵南下,直逼臨安,屯兵於皋亭山,此處為南宋時期皇城外防守要隘。文天祥臨危受命,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前往皋亭山,出使蒙元大營。文天祥因不降於蒙元,最終被伯顏扣留。1278年農曆12月,文天祥兵敗被俘,在被押至元大都(北京)路上,經過零丁洋,寫下那首婦孺皆知的詩篇——《過零丁洋》。後來他在元大都被關押三年,寫下了有名的《正氣歌》。
  世人皆知放翁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激昂信念,卻少有人明其在《自書詩卷》落筆之中的悲痛孤獨;世人皆嘆文山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熾熱激蕩,卻少有人感其在《木雞集序捲》揮毫而下的精忠大節。
  (原標題:陸游文天祥,書法如其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dffxkdyuiq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